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与长沙公是同一宗族,祖先都是大司马陶侃的后裔;由于世次相隔已远,彼此也互不相识;这次路过温阳而得相会,临别之际,以此诗相赠。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同一源头分支流,世系渐远人相疏;感悟此理深慨叹,因念彼此同初祖;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血缘宗亲渐疏远,岁月悠悠不停仁;感叹族亲成陌路,犹豫徘徊心恋慕。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君为同族美名扬,弘扬父志功辉煌;温文尔雅谦和态,美德生辉映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风华正茂光灿灿,立身谨慎防秋霜;可钦可佩令我赞,君为我族增荣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彼此偶然一相逢,我愧辈长忘同宗;笑语欢言尚未久,君将离去各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三湘遥遥君归处,九江滔滔我意浓;远隔山川路途阻,频将音讯互为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如何表达我心意,且送几句肺腑言;积土可以成高山,进德修业是圣贤;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愿君此去多保重,相送登程意凄然;路途遥远难再晤,愿得音讯早早传。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3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3-17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长沙公:指陶延寿。于:犹“与”;族:宗族,家族。祖:陶延寿是陶侃的玄孙,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非嫡系),这里的“祖”兼指对方的曾祖父辈与自己的祖父辈。大司马:东晋名臣陶侃,曾任太尉,封长沙郡公,后拜大将军,死后追赠大司马。昭穆:指同宗世系;古代贵族宗庙制度,二世、四世、六世居于左,叫作昭;三世、五世、七世居于右,叫作穆;既远:指世次相隔已远。路人:过路之人,指关系疏远,彼此陌生。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这里是陶渊明的家乡。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jué)初;
同源分流:同一水源分出的支流,比喻同一宗族的不同后代。人易:人事变更;世疏:世系疏远。寤:通“悟”,觉悟,醒悟。厥:其;厥初:当初的始祖。
礼服遂悠,岁月眇(miǎo)徂(cú),感彼行路,眷然踌(chóu)躇(chú);
礼服:服丧的礼服,这里指宗族关系;古人因血缘亲疏关系不同,丧礼之服也有别,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绸麻等五种;悠:远,指关系的疏远。眇:同“渺”;眇祖:指年代久远。行路:行路之人。眷然:恋慕的样子。踌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xuān),映怀圭(guī)璋(zhāng);
于穆:赞叹之辞。毛传:“於,叹辞也;穆,美。”令:美,善。允构斯堂:指儿子能够继承父业;允:诚信,确能;堂:正室,喻父业。谐气:和谐的气度。冬暄:像冬天的阳光般和暖。暄:暖和。映:辉映。怀:胸怀。圭璋:宝贵的玉器。这句是说长沙公的胸怀与可与美玉相映生辉。这两句赞美长沙公气度温和,品德高尚。
爰(yuán)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爰:语助词;采:光彩;华:同“花”;爰采春华:光彩如同春花;这里是形容长沙公风华正茂,功绩卓著。《宋书·高帝纪》载:“义熙五年(409年),慕容超率铁骑来战,命咨议参军陶延寿击之。”可知陶延寿于义熙间颇立功业。载:通“再”,又;警:惕;载警秋霜:惕于秋霜之微;是说长沙公立身处事机敏练达而小心谨慎。钦:敬。实宗之光:实在是宗族的荣光。
伊余云遘(gòu),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伊、云:语助词;遘:遇。长:长辈;指作者为长沙公的长辈,同:指同宗。逝:往,去;这里指分别。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三湘:泛指湖南,这里指长沙公将返封地长沙。九江:指作者所在地。行李:使者;行李时通:经常互通音讯。
何以写心,贻(yí)此话言,进篑(kuì)虽微,终焉为山;
写:抒发,倾泄。贻:赠送。篑:盛土的竹器。为山:指建立功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加一筐土虽然很少,但积少成多,最终亦能成山;这里是勉励长沙公不断进德修业,最终可以建成伟大的功业。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敬:有“慎”的意思;离人:离别之人,指长沙公。临路:上路,登程。款:诚,恳切;款襟:畅叙胸怀;辽:远。音问其先:是说可以常通音讯。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3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3-17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以长者的身份,一方面感叹宗族的悠久历史,赞美宗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赞扬长沙公能继父业,并勉励其不断进德修业,希望日后常通音讯。
陶渊明与长沙公虽然同宗,但由于支系略远而形同路人,这不禁使颇重亲情的陶渊明有些失意,“眷然踌躇”。但临别之言,作者并无抱怨而是以长者口吻,述先祖之洪烈,赞宗族之美德,而长沙公又能“允构斯堂”,“实宗之光”,颂扬其继承祖业的才识与功绩。这是一种长者的期盼与肯定。“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道出即将离别的不舍,二人言谈相投,惜别之情自然而生,“逝焉西东”乃见聚散匆匆,失意与怅然交渗其中。临别寄殷勤之意这是必然,更何况二人又是同宗之亲。此地一别有“三湘”“九江”阻隔,路途遥远,希望能书信相通,聊慰相思之情。“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是作者对长沙公的劝勉,虽为临别之言,但能见出作者勉励长沙公继续进德修业再荣宗族的真诚。
全诗以长者口吻娓娓道来,既道出自己与长沙公的宗族亲情,又体现出长者对晚辈的殷切关爱,语气和蔼,态度恳切,体现出诗人重视立身处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对亲情关系的敬重。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3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志向真远大,敢与太阳去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同时到达日落处,好像没分胜与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神力非凡又奇妙,饮尽黄河水不足。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弃下手杖化邓林。身后功绩垂千古。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俱至虞(yú)渊(yuān)下,似若无胜负。
渊:即禹渊、禹谷,传说中的日落之处。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此诗借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夸父逐日故事,歌咏失败的英雄,寄托对某些政治斗争中的失势者的复杂感情。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即据此写成。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
开篇二句咏夸父之志。《大荒北经》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言外似乎还有点不以为然的意思。诗人却说:夸父产生了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这里表面上是赞扬夸父“与日竞走”的“宏志”,实际上是赞扬一种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俱至”二句咏夸父之力。《大荒北经》原有“逮之于禺谷”一语,诗人据此谓夸父和太阳一齐到达了虞渊,好像彼此还难分胜负,暗示夸父力足以骋其志,并非“不量力”者,其“与日竞走”之志也就确是“宏志”而非妄想了。本言胜负而不下断语,只用“似若”两字点破,故作轻描淡写,更有一种高兴非常而不露声色的妙趣。诗人对夸父神力的欣赏,也隐含着对一切奇才异能的倾慕。“神力”二句咏夸父之量。《海外北经》说夸父“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想像一个人把黄河、渭水都喝干了还没解渴,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诗人却说:夸父既有如此特异的可以追上太阳的神力,则虽倾河而饮又何足解其焦渴?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一种坚信的态度,把一件极其怪异的事说得合情合理,至欲使人忘其怪异。在诗人的心目中,夸父的豪饮象征着一种广阔的襟怀和雄伟的气魄,因而有此热烈的赞颂。篇末二句咏夸父之功。《海外北经》说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想像夸父死后,抛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固甚瑰奇悲壮,但尚未点明这一变化的原因,好像只是一件偶然的异事。诗人则认定这片桃林是夸父为了惠泽后人而着意生成的,说夸父的遗愿即寄托在这片桃林中,他的奇功在身后还是完成了。意谓有此一片桃林,将使后来者见之而长精神,益志气,其功德是无量的。诗人如此歌颂夸父的遗愿,真意乃在歌颂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意蕴是非常深广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生前虽未能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抱负,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产品,诸如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气节,正直的品质,以及各种卓越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沾溉后人。非止一世,他们都是“功竟在身后”的人。陶渊明自己也是一个“欲有为而不能者”(《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少壮时既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忆我少壮时》)的豪情,归耕后复多“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白日沦西阿》)的悲慨,他在读到这个神话时自然感触极深而非作诗不可了。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寄托着他自己的一生心事。
用神话题材作诗,既须顾及神话原来的情节,又须注入诗人独特的感受,并且要写得含蓄和自然,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和枯萎,没有余味和生气。陶渊明毕竟是“文章不群”(萧统《陶渊明集序》)的高手,他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平淡的言辞中微婉地透露出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深情礼赞,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诗意的感发,从心灵深处涌起一种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惊叹和向往之情,并由此引出许多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怡悦。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陶渊明此诗可谓真正达到这样的“至处”了。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0-593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资料:
1、 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74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huī),冬岭秀寒松。
孤松:一作“寒松”。
参考资料:
1、 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74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丹木生长在何方?就在峚山南坡上。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黄色鲜花红果实,食之可以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白玉凝成白玉膏,瑾瑜发出奇异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岂止君子视为宝,轩辕黄帝早赞扬。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丹木生何许?乃在峚(mì)山阳。
峚:逮本作“密”,今从李本、焦本改。山阳:山的南面。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朱实:红色的果实。
白玉凝素液,瑾(jǐn)瑜(yú)发奇光。
瑾瑜:皆美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伊:彼。见重:被重视,被看重。轩黄:黄帝轩辕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三十年来村居享悠闲,对于世态隔膜而不明。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原先爱好诗书现更爱,田园没有应酬之俗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为何舍弃田园而离去,千里迢迢去到那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荡起船桨击碎新秋月,水边暂告分手别亲朋。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傍晚凉风习习已吹起,月光照天夜色清空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天宇明净高远无边际,亮光闪闪江面水波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惦记差役不能安心睡,夜已将半还得独自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商歌求官不是我事业,留恋沮溺那样并力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甩掉官帽决心返故里,高官厚禄本来不动情。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衡门茅舍才可修真性,或可凭善建立好声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辛丑:指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赴假:赴准假之所,意即销假返任。江陵:当时的荆州镇地,是荆州刺史桓玄的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行:经过。涂口:地名,即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北宋前名涂口。闲居:闲散在家。三十载:诗人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三十载”是举其成数。一说“三十”应作“三二”,三二得六,即闲居了六年。尘事:指世俗之事。冥:冥漠,隔绝。
诗书敦宿(sù)好(hào),林园无世情。
敦:厚。这里用作动词,即加厚,增加。宿好:昔日的爱好。宿,宿昔,平素。林园:一作“园林”。世情:世俗之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jīng)!
如何:为何。舍此:指放弃田园生活。南荆:荆州治所在湖北江陵,江陵古属南方楚国之地,故西晋称荆州为南荆。东晋沿用此习称。《文选》作“西荆”。
叩(kòu)枻(yì)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叩:敲,击。枻:船舷。新秋:即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临流:在水边。友生:朋友。生是对年轻读书人的称呼。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zhàn)虚明。
将夕:暮之将临。夕,傍晚。湛:澄清,清澈。虚明:空阔明亮。
昭昭天宇阔,皛(xiǎo)皛川上平。
昭昭:光明,明亮的的样子。皛:洁白明亮的样子。川上:此指江面。
怀役不遑(huáng)寐,中宵尚孤征。
怀役:犹言负役,身负行役。不遑:不暇,没有工夫。中宵:半夜。尚:犹,且。独征:独自远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ǒu)耕。
商歌:指自荐求官。商,声调名,音悲凉。商歌非我事:意谓像宁戚那样热心于求官,不是我所愿意做的事。依依:依恋、留恋的样子。耦耕:两人并肩而耕。这里指隐居躬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hǎo)爵萦(yíng)。
投冠:抛弃官帽,即弃官,旋:返回。旧墟:这里指故乡旧居。好爵:指高官厚禄。萦:缠绕,束缚。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养真:养性修真,保持真朴的本性。衡茅:指简陋的住房。衡,同“横”,即“横木为门”。茅,茅屋。庶:庶几。有“差不多”之意,在古语中常含希望、企求的成分。这里就有希望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此诗开头六句,是从题前着墨,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再转到当前。他这年三十七岁,说“闲居三十载”,是就大体举成数而言。过去精神寄托所在是诗书和园林,官场应酬这些尘事、虚伪欺诈这些俗情是远隔而无沾染的。四句盛写过去生活的值得追恋,也正是蓄势;接着便迸发出“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的自诘,强烈表现出自悔、自责。这里用十字成一句作反诘,足见出表现的力度;说“遥遥至西荆(荆州在京都之西)”,自然不仅是指地理上的“遥遥”,而且也包括与荆人在情性、心理上的相隔“遥遥”。
“叩枻”以下八句是第二节。前六句正面写“夜行”,也写内心所感。诗人挥手告别岸边的友人,举棹西行。这时,新秋月上,凉风乍起,夜景虚明一片,天宇空阔无垠,平静的江波上闪映着月影,望过去分外皎洁。这是无限美好的境界,但是,作者如此着力描写这秋江夜景,不是因为“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而正是为了反跌出自己役事在身、中宵孤行之苦。一切美景,对此时的诗人说来,都成虚设;反足以引发其深思,既追抚已往,也思考未来。这样,“怀役”两句,便成了绾结上下的关捩语句。
结尾六句,抒写夜行所感。在上节所写境和情的强烈矛盾下,诗人不自禁地像在自语,也像在对大江、秋月倾诉:“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像宁戚那样唱着哀伤的歌来感动齐桓公以干禄求仕的世不乏人,而自己却恋恋于像长沮、桀溺那样的并肩而耕。“商歌”、“耦耕”,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作者在此已作了明确的抉择。“耦耕”是“归隐”的代称,所以下文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具体考虑:首先是“投冠”(不是一般的“挂冠”),掷弃仕进之心,不为高官厚俸牵肠挂肚;其次是返归故里,在衡门茅舍之下、在田园和大自然的怀抱中,养其浩然真气。诗人深沉地想:要是这样,大概可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了吧。一个“庶”字,也表现出诗人对崇高的人生境界的不息追求。
诗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江上夜行的所见、所遇,无一不真切、生动,发人兴会。其抒述感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语。方东树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昭昧詹言》);又说:“读陶公诗,须知其直书即目,直书胸臆,逼真而道腴”(《昭昧詹言》),此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5-507